一九三十年代所摄的玉泉山玉峰塔和海藏寺
内城公园之北海、中南海与什刹海
除了中山公园外,北京的内城第二个最热的公园是北海。北海是大家非常愿意去的地方,20世纪五十年代才在北海之外加上了“公园”两字。北海1925年才开放,比中山公园晚了11年。北海的很多古迹和辽、金都有关系,主体是琼华岛,也包括它的北岸和南岸。北海从南门进来首先要跨过一座汉白玉大桥才能到琼华岛,正确的名称应该叫堆云积翠桥,因为连接着琼华岛上的永安寺,因此都叫它永安桥。在琼华岛的南侧有一家茶馆叫“双虹榭”。双虹榭的匾额是傅增湘题写的,“文革”被毁,现在变成了舒乙写的“北京小吃”四字。
民国时期,去双虹榭喝茶的以新人物为多,像徐志摩这样的常会光顾。双虹榭地方不大,临着石栏能摆放二十来个茶座,隔着水面能看见对面金鳌玉鮗桥两头的牌坊与行人车马。应该说双红榭在北海是个很阳光的茶座,每到周日,许多洋派的教授也喜欢携家带口的在此小憩。这里不卖饭菜只卖茶,也有些零食。
双虹榭在北海并不太出名,北海真正出名的是北岸的茶座,在九龙壁的前面,松坡图书馆的东侧,华藏界的西面有一片空地,1925年在那儿建了一个仿膳茶社,是由在清宫当过差的赵仁斋召集了曾在御膳房的厨师孙绍然、王玉山等做些清宫茶点和简单的饭菜,例如有名的“清宫四大抓”就是王玉山的传授。豌豆黄、芸豆卷等也都是御膳房的点心。当时公园茶社的小吃以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的冬菜包子,长美轩的藤萝饼和北海仿膳的肉末烧饼、芸豆糕、芸豆卷儿、豌豆黄、小窝头等最为出名。仿膳的茶座在饭馆的前面,要是吃饭则要到后面不大的室内,喝茶的总是远远多于吃饭的。这个茶社也是一个大茶棚,仿膳的茶座也是我小时候常去的,感情特别深。下午喝茶后也常在那里吃饭。在那里我见过很多旧京耆宿,比如说傅增湘、叶公绰、袁克定、夏枝巢等。那时文史馆就在隔壁的静心斋,所以这个茶座老人比较多,一九五十年代普通民众也去,周日会人满为患。仿膳也是藤椅铁桌,上面的席棚没有来今雨轩搭得好,一下雨会漏,上面有卷窗,下雨赶紧拉上。夏天用来遮阳非常风凉,听着蛙鸣蝉唱,享受着习习清风,十分惬意。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