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邵甬| 中国世界遗产城市的价值及其保护与发展的借鉴意义

http://www.www.hxycwz.com 2018-02-26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作者: 发表评论(0)

  邵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在中国众多的历史城市中,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澳门历史城区和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陆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不仅拥有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更因为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体现出先民们在追求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以及表现出来的东方智慧,为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经验。

  1.中国世界遗产城市的价值

  (1)东方的哲学思想

  “礼制中庸”的建城思想和“天人合一”的人居理念在中国传统的城市中非常好地互相配合着,构建出一个个既有家国秩序,又有宜居环境的中国城市。

  平遥古城作为中国中原地带的建制城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制中庸”的建城思想,同时在城市选址、民居院落、城市景观的处理方面则又体现出对“天人合一”理想人居环境的追求。丽江古城是在比较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由商业贸易集镇发展起来的城市,因此在大的格局上首先充分利用了山、水等自然要素,并形成了看似无序实则有机的城市形态,但是随着后期中央政府统治的加强,在城市布局以及民居院落中亦体现出规制的作用。

  (2)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共生

  中国的世界遗产城市虽然在起源、历史发展、物质形态等等方面都迥然不同,但是它们在历史上都能以开放的胸襟、兼容并蓄了多元文化和多元社会阶层。

  平遥商帮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累积了无数的财富和经验,城市的繁荣带来了文化和宗教的传播,同时能工巧匠云集,造就了精彩纷呈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是滇川藏大三角民族文化交汇之地和重要的“茶马古道”。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纳西族先民吸纳汉、藏、白等民族优秀文化,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澳门历史城区是16世纪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随着传教士、商人的跨海国际航行,促进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见证了东西方美学、文化、建筑和技术影响力的交融。

  (3)文化的多样性表达

  历史城市是世界上各个地域的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背景下形成的城市型聚落,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体现。历史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社会结构或者经济分工和联系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形成了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其内涵既有显性的物质形态方面的杰出表现,又有隐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集中反映,在人类的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技术史等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中国世界遗产城市保护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世界遗产城市的保护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的历史城市在保护与发展方面的不断探索。

  (1)乡规民约与居民自发性保护的重要性

  乡规民约往往市中国历史城市智慧的体现,其重要性亟需得到重视。

  在丽江,东巴经中说,人与“署”(整个自然界化身的超自然精灵)本来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后来贪婪的人类过分侵扰自然,污染河流,乱砍滥伐,滥杀野兽,冒犯了“署”,结果兄弟成了仇人,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洪水横流,百病丛生。

  人类在惊恐无奈中只好祈求神灵、东巴教祖师和大鹏神鸟来调解。最终,人类与自然这两兄弟约法三章,人类可以适当开垦一些山地,砍伐一些木料和柴薪,但不可过量;在家畜不足食用的情况下,人类可以适当狩猎一些野兽,但不可过多;人类不能污染泉溪河湖,劈山炸石,在此前提下,人类与自然这两兄弟又重续旧好。

  在平遥,自古以来民间自行组织捐助保护古城,维修文物等公共设施,代代相传,蔚然成风。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文物管理机构瘫痪,但是平遥古城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居民想方设法冒风险保护文物,使得城墙、市楼、文庙大成殿、清虚观等古建筑和传统民居免受大的破坏。

  (2)“保护古城,建设新城”——1980年代城市规划的创新实践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在老城外的零星建设是当时经济条件下的无奈选择,那么1980年代平遥与丽江在新的城市大发展阶段及时采取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城市规划理念,并且按照规划逐步实施,从而避免了历史城区的建设性破坏,避免了“千城一面”的命运,有效地保存了独特而又完整的古城风貌,因而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整体保护,和谐发展”——新时期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遗产城市面临新的问题,更需要强调双重目标: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保护居民的利益。

  作为一个活态的世界遗产地,我们强调整体性的保护,而非单体纪念物式的保护。因此,保护的内容包括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古城天际轮廓线的保护,古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统经济的发展。在保留古城居民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公-私合作的长期的“循环式”的传统民居改善计划,一方面通过公共基金的补助和所有的符合条件的居民私人资金共同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补助契约以及积极建立新的社区中心的形式使得居民乐于继续生活和工作在古城中,从而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分享到:
编辑:wanliyao
有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凡本网注明“www.www.hxycwz.com”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风景园林网,
  •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或"来源:www.www.hxycwz.com/"
  •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