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吴庆洲| 保护古城水系,借鉴防涝经验

http://www.www.hxycwz.com 2018-02-26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作者: 发表评论(0)

  吴庆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在近现代的城市建设中,对古城的水系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护城河和城墙因无防卫需求,往往河被填,城被拆。古代极为重视的“城池”也就此销声匿迹。而城池是古城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无论是军事上,文化上和城市景观上都是如此。

  城市水系是古城的重要基础设施,有供水、交通运输、溉田灌圃和水产养殖、军事防御、排水排洪、调蓄洪水、防火、躲避风波、造园绿化和水上娱乐、改善城市环境十大功用,被誉为“古城之血脉”。

  令人惊异的是,具有多种功用的城市水系对城市的价值,与血脉对人体的价值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城市水系的十大功用中,排水排洪和调蓄洪水二大功用对防止城市涝灾至关重要。

  中国当代暴雨后城市涝灾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有:①城市建设填占或挤占行洪河道,使江河洪水位升高,使排水困难而增加内涝风险;②填占城市河、湖等水体、洼地,使城市水系缺少调蓄功能。

  我国古城的水系,由城内外的壕池、河渠、湖泊、池塘组成,具有供水、排水排洪、调蓄洪水等十大功用。可惜的是,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未被近现代的中国人所重视。随着公路、铁路的兴建,使城市水系在交通运输上的地位大大下降,加上近现代城池的防卫功能已不重要,填护城河、填水渠、填湖池已成为近现代城市建设之风。城市无水体,不仅环境、景观无特色、无风韵,城市小气候恶化,更糟糕的是,遇暴雨或久雨,街道成河,汽车熄火,交通受阻,商铺进水,成为从南至北的另类城市景观,少有例外。

  近现代填占城市水体的例子俯拾皆是。较典型的有成都市填掉1000多个池塘,1958年填掉了唐代始建、有1000多年历史的内金水河,以至在1983年“8·17”大洪水中造成严重损失。

  武汉市也是典型例子。20世纪中叶,武汉市拥有水面6.67hm2以上的湖泊300多个。由于历史上围湖造田,填湖建厂,填湖开发,湖泊水面锐减。解放初,市内湖泊仍达百个。后来,玻璃荡子、小东湖、茶叶港、都司湖等8个湖泊完全填没,现只剩湖泊27个。幸存的湖泊,容量也正急剧萎缩。武汉市在汛期常因暴雨而产生严重内涝,市内水体锐减是主要原因。

  防止现代城市暴雨后涝灾的减灾措施有:①加强市区行洪江河水道的规划和管理,立法严禁侵占和填塞;②保护市区湖池洼地以调蓄暴雨洪水,减少内涝灾害;③保护古城原有水系,使它继续发挥调洪排涝作用。赣州古城保留了宋代建设的福寿沟,使旧城区不受暴雨后涝灾的威胁。2010年夏季,中国许多大中城市在暴雨后街道成河,内涝成灾,而赣州城却安然无恙,其古城墙外御江河洪水,其城内福寿沟排水排洪系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赣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多,人类对土地、森林、水、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整个地球的环境在恶化,灾害愈演愈烈。现代城市内涝灾害的剧化与多种因素相关,与古城水系防内涝相比较,可以看出,古城水系用河渠为城市排水干渠,密度达1-8.3公里/平方公里,行洪断面达28-374.28平方米,水系调蓄能力巨大,管理良好。现代城市以暗渠和管道排水,本身行洪断面小,调蓄能力小,加上管理不善,水管内沉积物多,再加上城内河、湖、池、洼地被填占,地面下沉等诸多因素,内涝灾害是难以避免的。借鉴古代经验,从根本上改变现代城市的排水系统和增大调蓄容量,加强管理清淤,才能防止暴雨后城市内涝灾害。

分享到:
编辑:wanliyao
有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凡本网注明“www.www.hxycwz.com”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风景园林网,
  •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或"来源:www.www.hxycwz.com/"
  •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