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他是园林“监测仪” 时刻守护苏州古典园林

http://www.www.hxycwz.com 2017-11-30 来源:苏州新闻网 作者: 发表评论(0)

他是园林“监测仪” 时刻守护苏州古典园林

梅虹在查看古树名木腐朽创口是否需要进行清创防腐处理。

  作为留园、艺圃世遗动态监测的负责人,梅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再熟悉不过的信息平台,把有关数据及时上传监测平台,时刻关注着园林里一切生物和实物的动态变化,时刻守护着这两座古典园林。

  第一个将康乃馨引进苏州

  生于1967年的梅虹,1985年以优异的成绩从苏州市园林技工学校毕业,进入苏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梅虹最初的工作内容与植物相关,包括鲜切花品种的引种驯化栽培和保鲜试验等。现在过母亲节送给妈妈的康乃馨,最早就是梅虹引进苏州的。梅虹告诉记者,当时苏州市场上没有鲜切花,只有科研所因为工作需要引进了一些,他从康乃馨入手,开始研究一系列鲜切花品种的驯化栽培和推广应用,以及保鲜剂研制等。之后,菊花远缘杂交等诸多课题一个个完成,他做的课题《苏州地区棕榈科植物的引种驯化》,还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一个实时监测器的诞生

  2002年体制改革,包括梅虹在内的一批科研人员进了留园管理处,也由此开启了他园林保护工作的序幕。

  刚到留园的梅虹,负责的是留园和艺圃两座园林中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

  当时,苏州9座古典园林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四年要对遗产地保护状况进行调查。鉴于这一情况,国家文物局在2004年提出,由苏州带头做一个监测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后来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这一平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将苏州园林日常维护由人工观测变成数据监测。举个例子,以前看一个建筑体要不要维修、要不要油漆,只能靠园林老师傅的经验来判断,有了这一平台后,园林维护靠数据来说话,达到什么程度需要维护,系统会给出科学的回答。更便捷的是,它与国家文物局系统链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可通过这一平台了解苏州园林的保护状况,不用实地考察。当时苏州从留园、艺圃和拙政园、狮子林开始试点,梅虹就是开发留园、艺圃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的负责人。

  一草一木都记录在案

  “这个系统从2004年开始做,到2008年终于成功了。”这四年都经历了什么,只有梅虹和他的团队知道。“做系统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全园林的基础资料。”

  从2004年到2007年,梅虹带着留园同事和几个来实习的大学生,对留园和艺圃进行了地毯式扫描。他说那几年全部从零开始,园林里的一草一木都记录在案,一块匾额、一副对联都要有出处,建筑体包括内部的每根梁、每根柱子的数据都得动手测量出来,然后进入CAD绘制,变成一张张图纸。事实证明,他们建成的基础数据库非常健全,园林里少了什么,哪怕一棵树,在数据库里都可以反映出来。

  2008年,该系统上线运作,2009年国家文物局完成验收,认为苏州的园林保护与国际接轨,很成功。2010年,国家文物局将这套系统向全国推广。

  梅虹说,园林专业最初是父母给他选的,也曾让他头痛过,如今却一辈子也离不开了。他原来并不主张女儿学园林专业,觉得太苦了,可是女儿现在已经是园林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了。梅虹说,别人听说他是从事园林保护工作的,都很佩服他。他说,作为一个苏州人能守护苏州园林,很有意义,也很自豪。
 


 

分享到:
编辑:liqing
有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凡本网注明“www.www.hxycwz.com”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风景园林网,
  •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或"来源:www.www.hxycwz.com/"
  •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