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新院士吴志强:期待凭借中国智慧让规划水平跻身世界一流

http://www.www.hxycwz.com 2017-11-2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德倩 发表评论(0)

新院士吴志强:凭借中国智慧让规划世界一流

吴志强近照

  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很多人熟悉这个名字,因为他是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

  不久前的浦江创新论坛上,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兼任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的他,这样阐述对城市的理解——一场基于城市的科技创新“空间革命”正悄悄进行。在当前创新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世界进入以创新要素全球流动为特征的开放创新时代。创新资源越来越明显地突破组织、地域、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城市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参与规划世博园区之外,在研究和教学领域,他依然书写着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我是村里小小技术员”

  吴志强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自上海申博成功以来,他的名字就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紧紧连在了一起。

  在他看来,规划世博会,相当于在上海建起一个“全球村”——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通过文化演绎、科技展示,进行零距离的“形象打擂”“眼球争夺”。当年记者采访时问过他“那你在村里啥岗位?”吴志强笑眼弯弯:“我就是个小小的村技术员,跟大家一起尽力保障盛会有序、和谐,让它成为一个全世界的节日、文化交流的盛宴。”

  2004年7月26日,当吴志强代表同济大学拿出2010年世博会最终规划方案,评审专家被深深震撼——以28根构筑物编织而成的“世界眼”把浦江两岸连成一片。“我们要通过‘和谐城市’这个全新理念贯穿所有意象,让世博串起上海。这已不再是参与一次国际顶级规划设计竞赛,而是为了一座城市在整个国际舞台上提升实力,为了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谋划。”吴志强说。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世博会的种子在吴志强脑子里已经埋了20多年。1984年,在同济念研究生时,他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受上海市政府委托,进行了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可行性研究,吴志强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头“埋”进学校图书馆,寻找世博会的资料。当时相关资料少得可怜,而且全部是英文,他一篇一篇整理、阅读。心头,世博会的梦想正生根发芽。1989年以后,吴志强又投身世界大都市全球化进程研究。随着上海申办世博的脚步日益急切,他的研究重心再次扎进世博会。2000年,他甚至自费前往德国汉诺威世博现场,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一张票子、一份宣传海报都不放过。“当时只想着寻找更多材料,为上海申博准备得更充分些”。

  探索基于数据的新方法

  “我从小是在上海南京路附近长大的,1978年参加高考填写志愿的时候,我的志向是要把南京路建造得更漂亮,于是我选择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当年那个“把南京路建得更漂亮”的志向,已在实践中日益宏大。世博园区的规划对吴志强而言,不是起点,更绝非终点。

  如今,他依然坚守在城市规划工程实践第一线。针对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建设问题,他积极探索规划技术的数理分析新方法,剖析城市发展内在规律。世博园区规划设计就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行了一场科学实验。

  面对世博会超大人流的安全压力,从2008年起,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大规模人流动态模拟技术及其布局优化平台,将园区划分为22500多个单元,量化推演了40万、60万和80万人流动态分布的特征。通过软件精细模拟,他们发现了规划方案中潜在的10个拥挤事故高危场所,并据此优化场地设计。用如今一个流行的概念讲,规划团队当时运用了“大数据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从经验出发,采用的数据不多,导致在城镇化建设中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现象。随着上海世博会“科学实验”的成功,我国各地的城市规划逐步采用基于数据的精密设计方法。

  汶川地震发生后,吴志强被任命为成都灾区灾后安置规划总规划师,震后第六天便赶到灾区,带领同济团队先后完成了灾民紧急安置点规划、灾区重建总体规划等大量灾区规划。

  将中国智慧融入规划

  许多人问吴志强,当今社会,怎样的城市最美好。他这样回答:第一,要有特色。好的城市一定是有特色的,不是一个复制品。第二,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城市要有自己的文化和故事。有的城市很新,到处是鲜亮的房子,到处是现代化的高楼,但没有故事就没有内涵。第三,要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方便,感到有活力。城市要有活力,就要有创新文化,让每个人在其中都能爆发自己的潜能。

  他更期待,培养出更多未来规划专才,不仅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拥有团队作战能力,同时也能将传承千年的中国智慧与现代规划思想相融,使之成为城市发展旋律中最激越的节拍。

  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志强曾在便笺上画了两笔S形曲线,绘出蜿蜒的河流,“如果要将这两岸整合为一体,按照西方现代设计主流思想,往往通过单一单元点对点完成,就好像扣上纽扣一样,沿两岸布局链状对称性建筑。但是,东方文化可以给出不一样的‘解’,比如只在这两处建两个标志性建筑……”,说着他分别在河流两侧的凹陷处画上两个小圈,至此,一幅太极图清晰浮现,浑然一体。

  “这,就是中国智慧,是中国规划水平从现在到未来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的底气。”

分享到:
编辑:liqing
有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凡本网注明“www.www.hxycwz.com”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风景园林网,
  •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或"来源:www.www.hxycwz.com/"
  •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