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唐经幢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位于松江区中山东路小学内。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用大青石雕刻垒砌而成。现存21级,高9.3米。幢身8面,刻有《尊胜陀罗尼经》全文,并有题记。据幢上题记中有“立于通衢”等语,可见立幢之地,原为通衢大道。
解放前,经幢无人管理,近一半埋在土中,仅有11级露在地面,幢身残损剥蚀,各级均显倾斜。1962年,公布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市文管会正式批准修复经幢。1963年5月动工,修复工程由上海博物馆修复工场负责。对断裂岩石雕刻品采用聚丙烯酸酯类、环氧树脂类材料粘结应用工艺技术,经过拆卸,清理地下文物,抬高基础1.6米,并用考古发现的唐代砖砌池坪散水。内部加架用不锈钢材料。1963年5月,经幢上部的较小雕刻部件开始进行胶合;逐步取得经验后,再将大部件进行胶合。接着,幢身通体喷射硅橡胶,以防青石吸水风化。全部工程于1964年11月完成。
经幢经过整修,雄伟秀丽,各层配置及雕刻的图案都焕然一新,更显出造型的优美和谐以及雕刻技术的洗炼圆熟、细腻生动。如海水纹、山龙束腰、四天王像、菩萨石窟、雄狮、莲座等,都表现得简洁明快。经幢顶部一级,周身刻着16个佛像,郡主在二女官扶持下前去礼佛,人物动感和面部表情自然生动,显示了盛唐的艺术风格。
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位于松江镇中山小学内。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用大青石雕刻垒砌而成。现存21级,高9.3米。幢身8面,刻有《尊胜陀罗尼经》全文,并有题记。据幢上题记中有“立于通衢”等语,可见立幢之地,原为通衢大道。
松江唐经幢,坐落在上海市松江区松江城中山小学内,建于唐代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代中叶,松江是江南水乡,地势低洼,相传当地有“海眼”,常有水涌出,官府郡人为防止水泛成灾,遂立此幢镇之。其实,立幢的主要原因是唐代佛教盛行,松江笃信佛教者为超度亲友亡灵而建。幢身所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中,对此幢的来历有说明。并称,多造经幢,可以消灾免罪。相传绕幢一圈,或诵经一遍,即可得福。
此幢饱受了千余年来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巍然屹立。幢高9.3米,平面八角形,现存21级。第四级的石窟寺隐于山峦起伏间,建筑门枋,佛龛造像,刻于咫尺之石,极其逼真,系取材于北方敦煌、龙门等石窟寺庙。壶门神为第7级,此神传为天界守护神,故在壶门神之上,已进入天界。第9级与第10级为幢身,分别刻有捐助造幢姓氏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全文。幢身之上,第11级至第21级依次为:狮首攒尖华盖、排莲、云纹、天王、腰檐、盘龙、仰莲、平座、郡主礼佛图、联珠华盖、宝顶座。其中郡主礼佛图为第19级,描绘郡主在仆人的服侍下去拜佛。图中佛像、菩萨、供养人等,造像栩栩如生。
经幢是古代佛教建筑。最初的形状只是一根八角或六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称幢身,下托基座,上盖幢顶,造形简朴。中晚唐时期,造幢风日盛,并由北方影响到南方,雕刻造形日趋华丽,规制亦颇谨严。
上海松江经幢建于中唐以后,其造形华美,刻工圆熟,再现了中唐风度,是中国古代经幢中的代表作,也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