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三庄寨之绍安庄
永泰梅林。乡村不需要城市化的园林,农民是最伟大的园林艺术家。
近年来,我省(福建省)各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未有效处理、裸房整治不达标、乡土特色不明显等问题。5月15日,省住建厅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负面案例(二)〉的通知》,要求各地对照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切实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规划设计,加上理念和认识不足,水平和能力有限,导致建设结果并不“美丽”,甚至花钱搞破坏、好心办坏事。那么,该如何引导各地谋划好、建设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避免“跑偏”?
为此,记者近日走访了去年被省住建厅评为“福建省传统村落保护大使暨达人”的黄绍建。
传统庄寨后人,成为“乡建达人”
黄绍建说,他热爱乡建的基因传自高祖父,而且他一直从事与乡村建设有关的工作,积累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黄绍建上溯第六代高祖父黄孟钢,在如今的永泰霞拔乡、东洋乡及同安乡等地,拥有大量良田。1860年(清咸丰十年),黄孟钢在霞拔锦安村选中一块厝地,开建谷贻堂。黄孟钢尊崇程朱理学和传统文化,所以,谷贻堂是按照他所认知的“天人合一”理念来建造。
后来,他在距离谷贻堂不远的东洋周坑村,又为长子黄学书和次子黄学烈各选一块宝地,建起了绍安庄和绍宁庄,同时在锦安村另选一块宝地为第三子黄学猷建积善堂。绍宁庄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毁坏,现在人们习惯称呼保留完好的三个庄寨为“父子三庄寨”。
绍安庄大门有副对联“虎丘绵世泽,永水振家声”,宣扬耕读文化,倡导物质和精神均衡的生活方式。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绍安庄一厝走出了83位大学毕业生。黄绍建是绍安庄黄学书的第五代传人。
对黄绍建来说,老祖宗建造的庄寨,就是一本百看不厌的书,其中涉及的建筑艺术、环境构建、人文科学以及“天人合一”的理念,更是值得细细品读。
受祖辈传奇的熏陶,生长于绍安庄的黄绍建,非常向往乡村建设工作。也是机缘巧合,厦大毕业后,他就参与以环境建筑石材产品贸易为主的日本乡村建设业务。同时,他饱览欧美乡村,并考察国内松阳、乌镇、宏村、婺源等村镇,学习乡村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施工经验,最终成为一名“乡建达人”。
不搞“坚壁清野”,重视“三个和谐”
以黄绍建所见所闻,比较成功的乡村保护与建设,一般都很重视“三个和谐”——与当地历史文脉和谐、与当地自然生态肌理和谐、与人的生产生活和谐,并制定严谨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同时有专业的乡建团队进行施工建设。
反观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钱就任性,热衷搞形象工程,万村一面,毁了“真宝贝”,搞了“假宝贝”,其建设力度越大,破坏性也越大。
黄绍建常感到困惑:这种一哄而上、短平快的乡村建设,对当今乃至未来,有什么好处呢?
一些乡村热衷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广场等形象工程,仿效城市搞乡村建设,甚至仿建国外洋建筑。当地人以为“高大上”的工程很气派、很洋气,并不认为这是煞风景。
不少乡村河道建设,采用直立式的钢筋混凝土挡墙,出现“坚壁清野”现象,青蛙跳进去都出不来,水草难以生长。河岸护栏采用机切的石栏杆,很生硬呆板。
黄绍建认为,美丽乡村建设,远不只是保护几座古建筑、修建几处民宿、涂抹几面外墙、发展一些乡村旅游项目,而是一个需要知行合一的系统工程。
在乡村历史长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格局与土地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历史、融入自然,既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一刀切,突出因地制宜,强调规划引领。
乡村建设无小事,大到河坝、公园、步道、古民居、民宅等的修复,小到台阶、沟渠等的施工,都需要理念与实践的合一。
去年,黄绍建主导老家周坑村三个古法水坝的修复,三个水坝修建花费30万元,不到有的专家规划预算100万元的三分之一。古法修复,不仅省钱,而且自然、美观、生态,与村落环境、村落历史水坝风格和谐融合。从品质耐久来讲,用古法砌筑自然溪石,其三角受力,远胜于专家设计的钢筋混凝土耐力。
修水坝的同时,黄绍建也安排古法修复古排水沟、护坡。长辈请来一拨有名的石匠,黄绍建让家人每施工一小段就要拍照片发给他看。看到照片后,他立马从厦门赶回老家,要求施工石匠不能用水泥混合着石块砌排水沟护坡,不能把垒石从原本自然面敲打为平面,不合格的统统拆了再修。师傅们和家里长辈不仅没有责怪他的严格,反而觉得他指导的古法施工,不仅效率高,还更省钱。他们戏称黄绍建是“石匠的师傅”。
结合国内外乡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结合自己从事乡村保护与建设的实践,黄绍建认为,乡村建设应该是“复兴+”:“复兴”当地传统优秀的文明文化基因,维护乡村独有的尊严,保留乡土的生态个性、人文个性甚至外在风格个性,乡村应该像个乡村;“加上”方便生产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整洁的环境卫生、良好的社会风气等,让村民们享受美好的生活。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