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对北京未来的生态空间结构作出了规划。北京将坚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今后,三级甲等医院将实现各区全覆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将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同时,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建设森林城市,重点实施平原造林。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现状41.6%提高到44%,2035年不低于45%。
2020年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提高到7张
北京将坚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在教育、医疗、养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社会救助等多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划。教育方面,北京将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医疗方面,加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在薄弱地区和重点领域的配置,做到各区都有三级甲等医院。养老方面,到2020年,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由现状5.7张提高到7张,到2035年提高到9.5张。此外,鼓励和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并且鼓励公园绿地及开敞空间提供体育健身服务功能。
此外,今后北京将适度提高居住及其配套用地比重,调整优化居住用地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职住平衡。到2020年,全市城乡职住用地比例将由现在的1:1.3调整为1:1.5以上,2035年调整为1:2以上。
本市将建九条放射状楔形绿地
新版北京城市总规指出,北京将强化西北部山区重要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功能,以三类环型公园、九条放射状楔形绿地为主体,通过河流水系、道路廊道、城市绿道等绿廊绿带相连接,共同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网络化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
具体地说,“一屏”是指山区生态屏障,充分发挥山区整体生态屏障作用,加强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规模和强度,充分发挥山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三环”分别为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推进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建设,力争实现全部公园化;提高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色空间比重,推进郊野公园建设,形成以郊野公园和生态农业为主的环状绿化带;合力推进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建设。
“五河”是指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为主构成的河湖水系。以五河为主线,形成河湖水系绿色生态走廊。逐步改善河湖水质,保障生态基流,提升河流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加强滨水地区生态化治理,营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滨水空间。
“九楔”是指九条连接中心城区、新城及跨界城市组团的楔形生态空间,形成联系西北部山区和东南部平原地区的多条大型生态廊道。
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平方米
建设森林城市,重点实施平原地区植树造林,在生态廊道和重要生态节点集中布局,增加平原地区大型绿色斑块,让森林进入城市。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底的41.6%提高到44%,到2035年不低于45%。其中,到2020年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状22%提高到30%,到2035年达到33%。
据悉,将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地质公园、城市公园六类具有休闲游憩功能的近郊绿色空间,纳入全市公园体系,同时新建温榆河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加强浅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浅山休闲游憩带。
目前已经建成约500公里市级绿道,到2020年将增加至800公里,2035年建成1240公里以上。区级及社区绿道也将由现在的210公里左右,增加至2035年的1000公里以上。
此外,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现状16平方米提高到16.5平方米,到2035年提高到17平方米。到2020年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现状67.2%提高到85%,到2035年提高到95%。
纵深·水资源
官厅水库2035年恢复饮用水源功能
2020年北京全年用水总量将控制在43亿立方米以内,2035年用水总量符合国家要求的51.56亿立方米。昨日发布的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定原则被进一步明确,水资源将被严格管控。一方面将通过多种渠道的“开源”,提高人均可供水量,到2020年人均水资源量由现状约176立方米提高到约185立方米,到2035年提高到约220立方米。远期考虑将淡化海水作为战略储备水源。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进行“节流”。2020年万元GDP水耗比2015年下降15%,2035年比2015年下降40%以上。同时,严格保护两库一渠,到2020年密云水库蓄水量明显增加,到2035年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
对于上述指标,市水务局指出,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结合总规要求,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要开源又要节流,同时还要做好水源保护。
开源主要是增加外调水量。总规提出增强水资源战略储备,用足南水北调中线,开辟东线,打通西部应急通道,加强北部水源保护,形成外调水和本地水、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度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未来将积极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多调水,按照‘喝存补’的顺序用好用足,缓解北京本地水资源短缺的压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节流总体要求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按照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生活用水控制增长、生态用水适度增长的原则,加强用水管控。同时,强化农村、园林绿地、城乡结合部节水管理。生态环境、市政杂用优先使用再生水和雨洪水。此外,还要加大再生水利用量,以再生水替代清水。总规提出2020年再生水利用量要达到12亿立方米。
而在水源保护方面,总规提出加强水源保护区保护,控制水土流失,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将山地、森林、河流湖泊和水源保护区划入生态控制线。严管生态控制区内建设行为,保障生态空间只增不减。
同时,严格保护两库一渠,涵养地下水源。增加密云水库蓄水(目前已超过19亿立方米)。实施官厅水库、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2035年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压采保护本地地下水,加大回灌量,逐步实现采补平衡。
此外,2018年底全面消除全市黑臭水体。2020年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035年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现状约57%提高到77%,2035年达到95%以上。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