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大自然的伟力造就了天下独有的钱塘江涌潮,而为抗拒潮水入侵,千百年来浙江人民在河口两岸修筑了钱塘江海塘。钱塘江海塘与钱江潮共同成为自然与人文相映的两大遗产。
钱塘江海塘作为我国古代伟大工程之一,不仅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有水利、科技等方面的现实借鉴意义。19日,在以“钱塘江海塘保护与申遗”为主题的2016年杭州文史论坛上,来自国内文史、水利、申遗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发掘钱塘江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海塘的研究、保护与申遗工作开展深入探讨。
海塘修筑凝聚工匠精神
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也“因塘而存”。“塘”就是钱塘江海塘。钱塘江出杭州湾入东海,全长约668千米。杭州湾的喇叭口形河口及潮汐现象造就了钱塘江涌潮。因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钱塘江河口容易遭受台风暴潮袭击,而杭嘉湖平原及淞沪地区地势低洼,一旦受灾,损失巨大。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局长徐有成介绍:“从南宋至清末(1130年至1911年)的782年间,浙江沿海发生潮灾216次,差不多三四年一次。”
千百年来,为抵御洪潮灾害,钱塘江河口两岸修筑了不同类型的海塘。据记载,现在的杭州城在秦汉时为大片水面,东汉开始筑土塘防范江潮,但时常坍塌,至中唐仍有潮水涌入城内。五代时,吴越王钱镠修筑了捍海塘,杭州“潮患频仍”的困境得以缓解。宋元时期,杭州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人间天堂”,对海塘的修筑更加重视。明清以来,江南物阜民丰、财富集聚,修筑钱塘江海塘更是上升为国家工程。
“可以说,钱塘江海塘对杭州而言,是守护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坚强卫士。”杭州市政协主席、杭州市文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叶明表示。
据了解,钱塘江古海塘现存明清以来修筑的塘线总长317千米,除去山体,实长280千米。在历代的海塘建设中,逐渐形成了高标准意识,希望海塘的修筑能够永久有效抵御无休无止的钱塘江大潮冲击。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浸润其中的工匠精神: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杭州市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姜青青说。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