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园林市场 | 鲜花快递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江西婺源:“产权置换”创新乡村旅游新模式

http://www.www.hxycwz.com 2015-02-13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作者: 发表评论(0)

  “现在的旅游业已经由名山大川转变为乡村旅游开发。因为乡村可利用资源很广,除自然风光,还可以借助其他田地生产资料来塑造主题,同时,行业竞争也不如以往名山大川激烈。但是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仍存在旧居空心化、古村保护与开发相矛盾等问题。”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婺源文化公司”)董事长吴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开发最主要的是要对村落拥有控制权,也就是产权,所以产权置换的模式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

  古村失修成难题

  中共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号召,从科技创新、工业支持、旅游带动等方面出谋划策力推城镇化进程。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旅游业作为绿色、高效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投资商以及各地政府的重视,纷纷开启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资料显示,我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广、个性鲜明,被称之为“传统文化的明珠”,近年来逐步受到世人的瞩目。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开始也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名镇名村,其中已分四批共公布了108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但是,传统古村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局面仍未改变。

  记者了解到,随着村落的开发、经济社会的发展,古村落内村民也有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权利,但这种追求必然与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矛盾。传统古村的房屋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部分老屋已经损毁,村民热衷于建设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不屑于对老屋进行修补,随着农村居住生活需求和方式的改变,传统古村原来的风貌也随之受到破坏。

  据了解,如今以“晒秋”闻名的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村景区(以下简称“篁岭景区”),受地形限制,交通不便且严重缺水,绝大部份生产资料都在山下,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变,篁岭村逐步成为半空心化的村庄。一边是村里大部分闲置房屋年久失修,腐烂倒塌,一边是篁岭“晒秋”独特的景观资源在逐年消失,面对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发展中寻找出路成为长期以来的困扰。

  产权置换成王道

  产权问题是古村落保护困扰已久的难题。不少古村成为空心村,保护、修葺工作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村中大部分老建筑都属于私人所有,修葺需要大量资金,村民自己没有能力承担,同时也缺乏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的动力,但如果是由政府投入进行修缮,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建筑需要维修,政府未必能承担大量资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筑的所有权没有改变,用公共资金维护私人物业不合理,也难以展开。

  为解决篁岭古村落中的产权问题,婺源文化公司通过产权置换的方式对老建筑进行保护与开发。“国内古村落旅游开发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景区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点在于产权。篁岭景区通过与村民置换产权,拥有了对景区的控制权,就不存在破坏的问题,如果最终失败了,那也是开发者能力与意识的问题。”吴向阳解释道。

  据记者了解,婺源文化公司通过产权置换实现2013年年接待游客1007.5万人次,门票收入2.4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08%、15.48%、19.08%。

  “当地百姓因地理环境不便纷纷‘逃离’古村,但是对旅游开发而言,空落的村庄是一块风水宝地,独特的地形面貌成就了悬挂在悬崖上的古村落。”吴向阳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道。

  “新房换旧居开发之前,进行了民意调查,发现村民向往住上洋房,而我们的利益正好相反,我们需要这个破落的村庄,打造吸睛的景点。”吴向阳说道:“首先,将村庄基础设施进行修葺改造,形成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其次,将一部分房屋装修成精品度假酒店,方便游客入住;另外一部分,通过返聘村民的方式,形成旅游参观的景点户,让游客感觉村庄是活态的;最后,再利用一些房屋打造成商业街等配套设施。总之,宗旨就是将所有房屋功能化。”

  在用于置换的新居方面,2009年,婺源文化公司斥资1200万元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旁建设3层新徽派风格安置房68户,老年、单身公寓24套,通过产权互换的方式将篁岭村村民由山上搬至山下,搬迁人口320人,总建筑面积15047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同时,也对村民进行安置补偿,这一有力举措不仅让当地村民备受欢迎,也为乡村旅游模式的开发打响了第一战。

  “其实,中国很多农村都出现了空心化、土地荒芜化的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光靠政府是解决不了的,而我们可以通过商业搬迁进行产权置换,政府则需要提供一些政策支持,这样双方合作更能推动乡村发展。”吴向阳总结道。

  返聘村民成职员

  随着科学技术与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不仅是将这近千万的农民进城落户,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转变行为只是表面,思想的革新才是根本。

  开发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将破损古建筑利用起来,另一方面又可以带动当地村民就业。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曾经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让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减少农民。而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恰恰将剩余闲置劳动力最大化利用。

  据吴向阳介绍,《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产权置换之后,在篁岭景区开发建设期间,通过在当地招聘劳务工人进行工程建设;在后期运营阶段,婺源县乡村文化公司又对一些村民进行返聘,进入园区工作,一部分返聘员工成为旅游观光景点户,另外一部分从事保洁、餐饮服务员等工作;同时,又进行梯田流转,租用村民田地,种植油菜花等景观花卉,并招聘当地村民进行花卉种植与保养。通过这些途径,篁岭景区几乎消化了所有的闲置劳动力,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带来良好的收益。

  “田地租赁流转,产权是村民的,使用权是公司的,因为我个人认为,家庭承包田地形成不了规模化,带来的效益也是有限的,而今后农业生产只有形成规模化,才能带动农业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吴向阳意味深长地说。

  除聘用当地村民从事园区相关工作外,婺源文化公司还拿出几十万元的资源费对当地村民进行补贴,吴向阳认为,目前篁岭村民主要是以自然资源入股的形式参与园区的运营,但我们很希望村民能够积极参与到项目产业链里来,比如,进行订单农业的种植、加工,融入到旅游业的产业链里,从旅游中直接受益,当然这些就比较适合思想层次较高的村民。

  针对不同层次村民分配不同的工作,真正意义上推动所有村民就业,直接带动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当地村落的发展,形成有规模的、原生态的、有商业气息的小城镇。

  从篁岭旅游开发模式的成功性上来看,吴向阳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总结道,古村落的开发,必须要走产权置换这条路,虽然前期投资会大点,但带来的回报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传统古村独特的建成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是及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保护与开发传统古村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迫切任务。

分享到:
编辑:ljing
有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