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随意摆放的花植,如今经设计师的手改造后,变成了有设计感的“微花园”……今天(6月28日)上午,“胡同微花园”参与式设计活动与“生活美学再造”展览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据介绍,此项活动是专业社会力量与社区街坊邻居们共同合作的成果,是社区胡同环境提升的一种新探索,目的是让胡同风景更加靓丽,让老胡同焕发新生机。
图为史家胡同的居民正在史家胡同博物馆参观展览 摄/ 记者 马晓晴
作为关注胡同历史空间的景观设计专家,中央美术学院的侯晓蕾老师曾经不止一次来到东四南历史文化保护区,与街坊邻居们一起开展公共空间提升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侯晓蕾发现,在北京旧城的胡同街巷里,居民在自家门前窗边经常采用回收的器物和废弃的材料,种植特色植物和瓜果蔬菜,少则几盆花,多则形成一个微花园。这一类的微花园往往尺度很小,土生土长,由居民独立建造和维护。这些胡同自发花园,大多种植月季、蔷薇等当地灌木,以及葡萄、葫芦、丝瓜等具有食用功能的蔬菜瓜果,兼具美观和实用性。
今年6月,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们与居民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将这些微花园进行改造提升,进行生活美学再造,希望通过设计和艺术的介入,能够真正帮助到老城胡同的居民生活品质改善,通过充满艺术思维和设计巧思的方案,微介入的使这些“平民的花园”得到提升和再生。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雕塑系的吴知声也参与了微花园的设计,他所负责的是史家胡同54号宗秀英家门口的小花园。从展览的图中可以看到宗秀英老人家门口原来的样子,一排盆栽靠墙码放,藤架随意搭建,旁边还有砖块、自行车、废旧杂物堆砌,环境看起来显得有些杂乱。而在吴知声的设计图里,盆栽整齐地靠墙而置,地上的砖头垒成了一小方座椅可供休憩,墙上还贴心地安装了白色的置物架,还有专门的安放自行车的位置,显得设计感十足。
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表示,目前已经有7户居民的院落由设计师们完成了设计,下一步将推动实施落地。
据本次胡同微花园展览活动策划人王虹光介绍,本次活动的主场展览将持续一个月,不仅包括中央美院师生和史家胡同居民共同设计的微花园方案,还有建筑学院十七工作室创作的部分胡同公共微空间设计改造提升设想。此外,展览期间还有诸多面向公众的讲座、手工、“串胡同认植物”胡同景观体验课程、胡同植物相关讲座课程,期待“园林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
最新评论: |
章俊华教授作品 |
在地域生态和文 |
平静的态度—— |
专题:PPP,带动园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