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将其建设于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观高度集中的地带,拓展了公共活动空间,完善了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了老百姓文化活动的形式和途径。这些不仅会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增强了百姓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与支持感。
过去的城市建设,更多地追求土地经济价值最大化。当我们能够把这些中心城区腾退的土地建设成城市森林时,说明我们管理者心中有了更重要的考量——人,我想这是人本城市与物本城市最大的区别。因此,城市森林的背后,体现的是城市管理该有的温度,更是政府为民服务态度的转变。
笔者认为,可以今天我们社会面临的一种危机状态定义为“笼屋社会”,即每个人都藏在自己房子里小心生活,采用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生活哲学。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公共资源的透支、公共道德信仰的摧毁、公信力的枯竭,人民城市将成为乌托邦。
因此,必须要让人们回归真实,增加面对面接触与交流的频率,重建与强化邻里关系与社会关系,而这离不开公共交往空间的营造、公共交流性物品的供给。所以,我们讲新型城镇化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在哪,就在于“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地为本”,但这个“人”要怎么写好、如何落实是最关键的。
如果我们以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来倒逼出人本城市的建设路径,我认为需要解决好四个重要问题:人口问题——吃饭的问题、人手问题——就业的问题、人脑问题——良好教育与创意释放的问题、人心问题——信仰的问题。而这其中,人心是最重要的。若没有美好人心,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想与大家分享关于“城市森林”的四个理念。
第一个理念是重新界定中国人的幸福账户。赚到钱就拥有幸福了么,还是拥抱了健康就带来了幸福,亦或是拥有了蓝天和白云就有了幸福?幸福账户应该重新定义,不是看银行户头下金钱数字的大小,而是要看整个人所拥有的全部。这样的账户要让更多人改变那种狭隘的、自私自利的态度,从而加入到社会公益事件中。
第二个理念是心灵经济,重新看待生态环境赐予我们的生态价值。现在许多人都说创意经济,但无法否认的是,只有心灵的宁静才会让人的创意更具道德感和责任感。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大量的生态景观空间,给予人们心灵上的自然与宁静。
第三个理念是人居环境的营造是为人民服务的。在未来十年的中国,像北京这样城镇化水平已经很高的城市应该多关注城镇化的“深度”问题,人本城市决定着需要大量未来服务于人的景观配备。
第四个理念是如何保障市民享受到安全的空气、水和食品。
第五个理念是公共物品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可以采用众包和众筹的方式来完成,而且这种方式恰恰能够使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重要的。所以,做一个善治的政府,释放社会的力量,让每一个相关者都能参与进来,参与到整个城市的建设管理过程中,那么城市公共空间就会变成一个桥梁,发挥更大地沟通作用、协商作用和凝聚作用。
当我们围绕城市森林探索一系列社会化建设与维护创新时,就会发现此时小小一片森林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投入的了。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