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回答“城市是否宜居”的问题,许多人或许会回想起在城市街道漫步的体验。那可能是:一路上有浓密的树荫,商铺橱窗透明可亲,拐过一排老房子,就可以到街角公园遛遛狗,或是买一杯咖啡;这里有跑步的人,也有骑车的人,有人在街角广场跳舞,有人搬了凳子在弄堂口乘凉聊天,各人皆安全而舒适。
一条街道上的愉悦,源于人们能够平等享受,能够信任公共空间。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的空间载体,街道担负着交通、休闲、生态、商业、文化等功能,也生产着人们对整座城市的想象。
不过,城市里并不都是理想的街道。有诸多道路宽阔而缺乏商业,交通安全性欠佳;本应在公共空间进行的活动并未得到有序安排,从而受到排斥——常见的例子是,无法找到自行车道。这自然不利于城市在人心目中留下“宜居”的印象。
上海2040总体规划纲要就提出,要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内涵式增长。在已基本告别大兴土木的上海,从与市民息息相关的街道入手,采用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设计,使城市更宜于生活,的确是城市服务改进供给、激发活力的重要抓手。
通力合作,达成转变
为推动街道的“人性化”转型,对其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进行全过程指导,《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应运而生。这部导则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境内外设计团队编制完成。导则编制工作自去年开始,目前已形成意见征询稿,即日起至7月20日,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网站进行公示并征求意见。
这部导则并非仅面向规划师或设计师,更是意在统筹协调各类相关要素,促成所有相关方的通力合作。即让所有与街道相关的管理者、设计师、沿线业主与市民等群体,明确街道的概念和基本设计要求,达成对街道的理解与共识。
一条安全而有活力的街道,本身就是多元参与的结果。目前,针对街道设计,诸如城市道路、沿街建筑的设计、建设、运营等,已有一系列行业与部门规范进行约束,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防火要求、道路工程、城市绿化、市容管理等。导则可视为对上述规范的补充、协调和完善,在安全底线和规范允许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情况,尽量贯彻导则要求。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