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连续编制了11年,虽经千呼万唤,但至今仍未真正实施。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广州文化蓝皮书》据此及相关案例指出,广州文化领域的立法存在严重“拖延症”(据7月4日《羊城晚报》)。
仅从规划主题看,已不难掂量出其之于广州意义重大。从历程及程序看,制订这部规划也不可谓不重视且十分审慎。2003年开始组织编制,之后经专家多轮论证修改,2012年编制完成并公示和征集意见,当年12月12日在新一届广州“名城委”第一次会议上获审议通过,相对于一些规划草草圈定或朝令夕改,这部规划的制订程序几乎无瑕。既如此,规划迟迟不付诸实施的深层原因就让人疑惑不解。
虽然蓝皮书没有详述这部规划历经“十年寒窗”仍束之高阁之因,但“拖延症”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近年多起与该规划相涉的案例中,似乎也可估摸到某些注脚。该规划核心内容之一是明确保护区内新建建筑限高30米与核心保护范围内原则上不得新建扩建建筑,相关部门同时称梳理发现全市有上千个“历史审批项目”,其中对历史文化城区景观影响较大的只有20宗,且8宗已有处理意见,余下12宗将“进行个案处理”。既有成文规划,又特意留下“个案”挪移余地,足以让人遐想。
现实是,因该规划已降生而有名无实,多个不受约束的“个案”在保护区内接二连三而至。原锦汉中心拆除改建60米大楼,大小马站书院群附近获批建百米高酒店,海珠广场周边新建两栋超高地标性建筑……对此,相关部门几乎都以“属于历史城区的遗留问题”一言蔽之,最“硬”的理由则是保护规划“还未正式生效”。
除了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新建建筑高度“超限”一单接一单,更可怕的还有伤害城市历史文化肌理的“惨案”相继发生。近些年,新河浦十多栋东山洋楼被毁坏,诗书路妙高台金陵台的4幢民国小洋楼遭地产商悍然拆除……如今,后于保护规划筹划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反而早于前者于去年5月颁布实施,也从一个侧面反衬保护规划“难产”的尴尬。
获审议通过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拖延至今未实施,是否有意给“历史城区遗留问题”留下处置的时间,抑或还有继续给老城区地块留有更大商业开发空间的考量,虽然还不好臆断,却难完全否定公众的猜测逻辑。毕竟,一旦保护规划生效,“限高”标准成法定红线,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地块含金量必大打折扣,这点的意味不言而喻。
规划既当审慎,又不能延误战机。时至如今,对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举足轻重意义的规划审议通过年半有余而尚流于纸上谈兵,到底基于何种真实原因当有明确的说法,以取信于民。如果仅凭“审慎”等说辞,显然难为规划“难产”自圆其说。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