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杭后,苗木培育成为一项产业发展起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返乡创业青年刘利云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创建的园林苗木花草基地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金秋时节,走进与乌兰布和沙漠接壤的杭后双庙镇永明村十组,有一片近千亩的绿洲在沙漠中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刘利云的园林苗木花草基地。
今年38岁的刘利云家住双庙镇,紧邻沙漠。他早年外出打拼,2000年瞅准国家加大生态建设的机遇返乡创业,回到杭后从事园林绿化工程。他以质量和诚信为本,事业越做越大,注册成立了众鑫园林绿化公司。在工程建设中,他发现百分之九十的苗木需要从外地调运,特别是一些高端、上档次的园林种苗本地不生产,外运成本大,成活率也不高,对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于是他萌发了建种苗基地的想法。2009年,他回到永明村十组流转了一些土地,并通过对沙漠的综合开发治理,建成了全市第一家也是全市最大的园林苗木花草基地。
为建好基地,刘利云外出学习技术,考察市场。几年来,基地成功引进培育了松树、国槐、垂柳等20多种较高档的园林树苗,共700多亩,在苗圃中培育了景天、萱草、七彩石竹等十多种观赏性花草,在沙丘中栽植的300多亩固沙梭梭全部嫁接了肉苁蓉,此外还种植了独活、黄芪等中草药材。基地生产的苗木花草满足了他自己的工程需求,陕西、银川等周边省市及市内各旗县的客户也慕名而来。
基地的建成降低了园林绿化工程成本,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刘利云的带动下,周围的邻居们也开始和他合作搞起了苗木培育产业,他提供技术,销路几乎不用找,客户都是自己找上门抢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说:“当初建基地的想法很简单,能供自己工程用就行了,后来一算账要比种大田收入高好几倍。想到乡亲们收入低,于是就动员大家一起育苗,有钱大家一起赚。但这里边也有讲究,不能育普通的树苗,要掌握市场需求才行。”
永明村十组的运成龙告诉记者,这里紧靠沙漠,受风沙影响农作物种植成本高、风险大,好的年景每亩地也仅能收入三四百元。大家都是广种薄收,日子过得很紧,许多人搬到了外地。这两年在刘利云的带动下,大家纷纷搞起了育苗,种树防风防沙的作用很明显,农田受到保护,收入也提高了好多。培育苗木的效益更好,今年春天他卖了10亩树苗,一下子就挣了40多万元。
基地的建成还为当地农民开拓了另一条增收的渠道。据在基地从事管理的三淖村村民魏军光说,每年有100多个农民在这里打工,用工期长达4个多月,人均日工资至少120元。
谈起今后的打算,刘利云说,在带动更多乡亲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规模,培育名贵、新奇树种和花草,计划3年内再整合1000多亩沙丘和土地,建起养殖厂,把这里建成一个集休闲观光、垂钓采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区。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