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漳浦县花了3000多万元,在当地乡镇选取26个农村作为示范点,搞起了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建设。昨天,海都记者从该县环保局了解到,目前,26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都已建成,其中21个已投入使用。
昨天,海都记者跟随当地环保专家,走访了多个农村污水处理点,发现在污水处理流程上,一批环保植物充当着“当家人”的作用。
5种节能技术模式结合脏水变绿水
据漳浦县环保专家许先生介绍,这些分布在各乡镇的26个农村污水处理示范点,在技术上主要有5种模式:有采用先进的多点进水生物反应器的,有采用复合生态处理技术的,有利用池塘养生物水草降解污水的,还有直接构建人工湿地、建造生态沟等模式。专家说,这5种模式,较常规工艺可节约六成以上电量。
比如,长桥镇长桥村的污水处理点占地3亩,投用后每天可消解500吨生活污水。该处理点通过沟渠、管道,引来生活污水后,利用“多点进水生物反应器”运转,完成第一次处理。随后,污水再排入湿地系统处理后,就可灌溉了。这种模式,运行费用可省三分之一。
建在湖西乡赵家堡景区内的污水处理点,则利用景区一处池塘,养殖生物水草,吸附降解污水的微生物,以此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这里有一套太阳能生态修复系统,设施运转还是“零电费”的。
10多种环保植物“当家”二次处理
另外,这些污水处理点都有利用环保植物,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比如,生活污水从生物反应器出来,都要经过生态湿地系统。而表流、潜流的湿地系统里,都种满了环保植物。
漳浦环保专家介绍,他们一共引进了美人蕉、再力花、水葱、狐尾藻、水竹、菖蒲等10多种环保植物。这些植物各有专长,混合种植,能吸收各种污染物,在二次处理污水上,充当着当家角色。
所以,在每一个污水处理点的生态湿地中,这10多种环保植物都穿插种植。这样,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消化与反消化发酵,流入人工湿地,会再次被环保植物吸收、转化。人工湿地系统,则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吸附污染物,达到降解污染物的效果。
记者三问:这些环保植物真的环保吗?
记者:这10多种环保植物,会不会像水葫芦一样,肆意生长,对水体环境造成破坏?
专家:每个污水处理点,环保植物种植密度都有标准。一般每隔3个月或者半年,都会对植物进行一次收割、清理,因此不会任其随意生长。
记者:这些环保植物过冬,或者死亡之后,对水体会不会有污染?
专家:我们结合漳州本地气候条件,选用的这些植物,大多能“四季常青”。这些植物过冬,即便是枝叶枯萎,根系仍然存活,来年可再生。冬季根系和根系周边的微生物,仍可消解污染物。此外,每一个处理点,都种植若干种植物,他们的生长期都有搭配,因此不会出现整体过冬枯萎的现象。
记者:这些植物,是不是都具备除污功能?每个污染点都有种植吗?
专家:这次选用的植物,没有外来物种,都是录入国家环保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名录的。它们在国内许多湿地污水处理案例当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而这10多种植物,并非每个污水处理点的湿地都全部种植。同一湿地,一般选种的植物除污功能大体不同。另外,还要根据每个污水处理点湿地情况的差异来选种。每个污水处理点的湿地,考虑到观赏性,都会搭配种植多种环保植物。
【说汝知影】
“当家”环保植物长啥样?
1.美人蕉
美人蕉的生长最需要的养分是磷、氮。生物反应器没法消解的这些成分,它都能吃掉,让自己长得好,每年都能美美地开花。
美人蕉
所以,在污水处理中,它负责清理污水中的磷、氮,也能修复水中的生态系统,流出去的水可以直接浇灌水稻。
2.水竹
水竹
水竹没美人蕉的姿色,但却能力强大。临床数据显示,水竹在生活污水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污水中氮总量、磷总量、化学耗氧量和生化耗氧量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92%、70%和73%,其中它对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占净化量的55%和53%。有了它的湿地中,氮总量、磷总量、化学耗氧量和生化耗氧量的去除率,分别可提高28%、19%、14%和13%。
3.再力花
再力花
再力花开着蓝紫色的花,有“水上天堂鸟”之称。除了长得漂亮,它也能净化水质哦!在水池或湿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4.狐尾藻
狐尾藻
通常情况下,狐尾藻都浮在水面,能招来不少鸟儿、虫虫和鱼鱼。跟它比,浴缸里的那些藻类,就弱爆了。因为,狐尾藻能吃掉水中悬浮物,以及水里的氮、磷等元素;水中重金属元素,它也不怕。有它的地方,受污染的水体(含底泥)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的去除率都达到了90%以上。
5.菖蒲
菖蒲
菖蒲小有名气,它芳香独特,跟兰花、水仙、菊花并称“花草四雅”,被认为防疫驱邪灵草。
而净化污水方面,它不仅可以直接吸收污水里的氮、磷成分和重金属元素,根系还可在水中“长袖善舞”,集结很多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转化。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