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图说 ▏重庆万州区下房院子

http://www.www.hxycwz.com 2017-10-25 来源:众绘山城 作者: 杨洪露 发表评论(0)

  调研重庆市万州区燕山乡泉水村随笔之一

  编者按

  《下房院子》一文记录了一位资深建筑师的田野调查工作,在对一处古村院落的详细勘察中,作者不断追问院落主人的来历、院落选址的风水奥秘,院落的规模、格局和建筑细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透过斑驳的建筑与空间,在与乡民们的对话中,作者努力替我们还原一座大院的旧貌,但深藏其中的陈氏旧事已随人湮灭,后人只能在残存的建筑空间中寻找故土的血源。如寻访一位老友般,作者细密的追问与探究,让我们感受到对乡土建筑及其环境的保护和传承的紧迫性。

  9月6日(星期三),阴间有雨,再次调研燕山乡。

  早上8点,从樟树林畔家中出发,路上交通拥堵的“火苗”越燃越炽,为避堵而绕取长江二桥和江南新城之道前往燕山乡。此行目的明确,探究泉水村下房院子选址风水,看看还有不有新的发现。一行2人,带上同事提供的他祖上只有一页纸的家谱和数米长的卷尺,诚心做好自己要做的事而没有惊动乡政府工作人员。

  在燕山集镇一路口民宅门前,为请88岁高龄的陈爷爷随我们同往下房院子介绍情况而忐忑不安时,没想到老爷爷二话不说地坐在小凳上换上“解放鞋”,进了趟家中卫生间,接着操上雨具出门上车,车上一再要我们把车窗开得大大的,要我们说话声音大大的。陈爷爷两句不紧不慢的叮嘱,几个干净利落的动作,我不由得心生敬意……

  初次到下房院子是上周星期二(8月29日)。院子较大,天井也多,以陈氏血缘聚居的原住民都说是由一座有9个或是12个天井的院落组成,但我发现应该是两个不同年代建成的不同风格的院子。一座是外有石坎的一进院落,两层,外墙为青砖砌筑,面向内院的墙都是木质隔扇,大门两侧有对称的徽派马头墙(也称封火墙,原住民叫做“火壁”)。

原住民称为“火壁”的马头墙,一侧二阶,另一侧三阶

  相向大门侧的马头墙为二阶,反之为三阶。单看一片马头墙是非对称的,颇有些画意和设计感。院内右侧靠里的厢房门板是一块门匾,阴刻“婺冠九苞”字样,字迹模糊,细看费劲;紧靠马头墙院的另一座较为完整的院子也是两层,土墙外围,内院侧还是木质隔扇,但隔扇下是原住民称为的幺墙。石头制作有图案,高1.05米。重台重院,二进院落。很多级的石阶直抵石制大门,石门柱下端伸出方形石凳。

伸出较深的檐廊,以及石幺墙、木隔扇

石门框石雕门饰

  大门口一般是主人家迎客送友,更多是大户人家所雇佣人“摆龙门阵”的好站处。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

  主人端坐凳,举首透情深,只盼游子归时明月圆。

  佣人斜倚门,低眉传意真,唯道东家长来西家短。

  二进院落高出一进院落,不在一个台地上,是为重台。一进二进之间没有房屋或墙体相隔,只剩下二米三四长的用整石做成的台阶。据说台阶处以前有门(一般称为二门),两侧是半人高的幺墙,这让人有些蹊跷。再就是,二进院正屋及门外台阶正对着大院大门,而二门和台阶朝正屋与大院大门的右侧方向错位近2米。

被夹道“欢迎”的原二进院二门

  正在纳闷时,我抬头望院外:数百米处有圆顶山头挡住视线,再远处是一座座更高的重重叠叠的山峦,极目最远正对处的高山有着很好看的天际线形成的山垭口,这可是风水里所说的案山、朝山,等等。这两座院落是讲究了风水的。

  二进院正屋望出去的院落及自然环境

  出得院子,门前有方明镜(稻田,从前应该是水塘),明镜前有玉带(溪流)环绕而去,院落背倚大山、左右有靠。

  出得院子,心存疑惑:“婺冠九苞”是不是指下房院子陈姓住民的祖宗来自远在华东地区的古徽州?两个院落间相隔为什么要用三尺有余高的幺墙?不管怎么说,这个下房院子里面肯定是“装”了故事的。

  颠簸的车上,陈爷爷一路嘴不歇气地摆谈着燕山(乡)名称的来由、泉水村建置的的今昔、陈家槽山川的秘闻,我们竖起耳朵听,掏出手机录音,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车在山沟里峰回路转地穿行,不经意间,眼前视野开阔起来,恰如来到文人笔下描绘的场景:雨雾中散落着山坡地头绿树丛中的青瓦黄土墙单门独户、三两户相邻相靠、十余户簇拥集聚的村居民房,炊烟袅袅冉冉,不时传来鸡鸣犬叫声,人与自然乐得其所。

院落外青瓦土坯墙民居

  然而,一条高速公路在山腰间横断面地穿过,施工中形成的高切坡如伤疤似的扎眼又扎心。“横断面”,“伤疤”,泛着青光的防撞栏,疾驶而过的汽车……划伤了美丽画面,打破了安详宁静,穿越了时间空间。还有,高速公路——人类现代科技文明代表之一——所经之处,一个个古院落或是被冷酷的肢解,或是被无情的粉碎,灰飞烟灭,踪迹了无。

  细雨如织中来到陈家槽下房院子,留守老人们围拢了过来,其中还有陈爷爷家的次子,七嘴八舌地对已列为文物点的大院子谈说开来。9个天井还是12个天井各说各有理,院落的主大门是开在这一边还是那一边争持不下。对大院是一个呢,还是两个,大家却一致地说:“只有一个!”集体否定我初次的判断。天井到底是9个还是12个?坚持9个说法的陈爷爷到后来也拿不定了主意,真是有意思。

  在陈爷爷的指证下,有着马头墙的院落原来是二进院落,原有的一进院落的墙是落在现存的石坎上的,门外的台阶应该是落在现在可通行一辆小车的尽头路上。“婺冠九苞”门匾以前是悬挂在一进院落的朝门(即大门)上的。留存的二进院落二门外两侧加盖了青瓦覆顶的土房,看上去也很有些年代了。附着的房子将马头墙的“下半身”给遮住而不见天日。调研中,关于院子里过去发生的事,问及陈爷爷的次子——年过半百的老人,却是一问三不知的摇头。由此看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魂”,早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好多好多年就逐渐地在丢失了。

已无原住民称为幺墙隔断的一进院天井和二进院天井

  重台重院的一进院落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雨中不见积水也不溜滑。二进院落天井石板已被三合土状的材料替换,可能是透水性好的缘故,呆水少见。两个天井间的台阶(二门位置)与正房和朝门错位不正对,说是财不外露,但已不见半人高的幺墙以前肯定是有木质的栏板带人字形檐廊,不然,从朝门看正房的视线不会遮挡。天井四周的檐廊伸出较深,“(天井)四周的房间从这一间走到另一个天井的房间,雨天里是不会打湿鞋的。”原住民回忆说。房间幺墙压顶的石头最长的有3.75米,高厚均不过20余厘米,为什么如此讲究?我不得而知。

一进院天井依然石板铺装,二进院天井已被三合土状材料替代

  试图证明陈氏血缘祖宗来自古徽州,我们在重台重院朝门外用手机功能的罗盘定向,大院坐西朝东,正对古徽州方向。古徽州(今黄山市)北纬29°24’—30°21’之间,万州区北纬30°24’00’’—31°14’58’’之间,先民自东向西迁徙,南北间既没有多出1度也没有少去1度,常说的神秘北纬30°更显神秘!下房院子远对山垭口,是为路口。迁居川东北(今渝东北)的陈氏后代遥望着东方的老祖宗,一年复一年,只是遥遥相望。陈姓大户人家清初元年迁来陈家槽,选址,落户,定居,繁衍,一代又一代,开门迎水,满目青山,遥望祖宗,山生人丁水生财,风水极佳。可以想见,当年的先人或风水先生找这块风水之地,找的好苦。

  不过,让我疑惑的是,原住民将大门叫做“朝门”,四川人大多将住宅大门称为“龙门”,而川南一带的人们则将大门称为“朝门”。陈氏血缘家族的先人,难道不是直接从古徽州来到川东北,而是先到的川南,然后辗转迁徙来到此地——万川毕汇,万商云集——川东北万县水码头。我再次陷入迷惑之中。

  下房院子到底是一个院还是两个院?徽派马头墙院有着高处设置古钱币形状漏窗的北墙,与重台重院的南墙形成的通道可过人。登高俯瞰院落连片的青瓦屋顶,发现两个院落不是一字排开,而是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夹角。因此,我再次断定下房院子不是一个院,而是两个院。

高墙上古钱币形状石制漏窗

  两次探访泉水村陈家槽下房院子,对其选址风水有了较为深入的认知。意外的收获是,陈氏血缘宗族并不清楚自己的祖上来自何方,而以我初步的印证,为其锁定了一个大致的方位和区域。当然,这仅仅是我的判断而已,随着陈氏家谱的收集齐全,其祖上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真伪自然明白。届时,我所做的一切也许会被全盘否定,然而,我将乐意地接受。

  注释

万州区燕山乡泉水村区位图

  PART01

  文中提到的同事,姓氏陈,其父为大户人家少爷,祖上自清代元年1644年由甘宁(应是现在的万州区甘宁镇)迁来陈家槽下房院子繁衍后代。现仍居住于院落里的陈姓众多人家,非大户人家直系,但同属血缘宗亲。(详情不详,有待考证。)

  PART02

  关于门匾“婺冠九苞”之意,9月7日微信、电话请教两位先生,一位是知名考古专家,另一位是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教师。九苞,乃凤之九种特征。婺,或为星宿或为地名。其意推测为凤冠华丽,应是一种祥瑞。本人以为,门匾中的“婺”依据文中宅院选址推论中得出的初步结论,既有星宿又有地名的指向。(婺源,地名。古近代为安徽徽州管辖,今归江西管辖。)

  PART03

  文中提到重台重院两个天井间相隔的是幺墙,其上要是没有墙体(隔扇)和檐廊,幺墙的功能即临空防护。幺墙高度1.05米,其高与中国大陆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其中“……内天井……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规定相同。

  PART04

  年近九旬的老爷爷,姓陈名国恩,下房院子原住民。身体硬朗,头脑清醒,只是听觉退化,与之说话要提高嗓门。不抽烟,但每日饮酒数顿,自称还是小孩时就学会了喝酒。也许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应,为请老爷爷做向导,我特地带上了一坛自己珍藏多年的白酒,他受之,可是一句谢谢的话都没有说,看来这位老辈子这一辈子好的就是一口酒一杯酒一坛酒。尽管没有捞上一句“谢谢”,但当时的我却是高兴得不得了。

  PART05

  9月2日某团队使用无人机航拍了下房院子,天井数为9个还是12个,待成果出来后有可能揭晓。

  PART06

  本文动笔于第二次调研归来的当天,时间太碎,分3个时点和时段写就。手头占有资料极少,文中内容多为感性的描绘,个人己见,错误难免,文责自负,特此说明。调研和成文中劳烦多人,在此一并致谢。他们是:陈爷爷,同事陈,考古专家某先生和历史教师某先生,文字校核某美女,二次调研同行人(某团队项目负责人)某帅男。

  2017.09.09,16:45

  落笔于秋雨中的棕榈泉边

分享到:
编辑:ludan
有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凡本网注明“www.www.hxycwz.com”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风景园林网,
  •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或"来源:www.www.hxycwz.com/"
  •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