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园林市场 | 鲜花快递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古建保护:与自然的破坏力赛跑

http://www.www.hxycwz.com 2015-05-04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发表评论(0)

  据说尼泊尔人相信这样一个预言: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圣地的古建筑会慢慢消失。4月25日,当8.1级大地震来袭,尼泊尔有多座古建筑倒塌,对当地人而言,这景象不亚于末日来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月27日在其官网公布,据专家的初步评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地标性建筑达拉哈拉塔、杜巴广场玛珠神庙群、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巴德岗法希得噶神庙这三处世界遗产完全坍塌,加德满都谷地附近另有不少文化和自然遗产遭到严重损毁。

  在自然灾害面前,古建筑显得这样珍贵和脆弱,那么,有可能在灾害发生前,对古建筑进行加固,以起到防灾作用吗?针对世界遗产进行重建,重建方式会有所不同吗?为此,记者专访了同济大学建筑系从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陆地副教授。

  砖木混合结构抗震差

  震前预防几乎不可能

  “这次受灾的建筑,大都是砖木混合结构,之所以会坍塌,和建筑材料有很大关系。”陆地在研究了此次地震中被损毁的建筑后这样解释道。在中国人传统的认知中,全木结构的建筑得益于木材本身的韧性,又有套嵌的榫卯结构,往往抗震性能较好,但是这种材料和砖相结合,却不能发挥其本身的优势。砖的承重性好但受力性不佳,而尼泊尔的很多传统寺庙都会砌上三到五层的红砖基座,导致整幢建筑无法抵挡强烈的震动。

  历史建筑“丧生”灾害中使人心忧,那么,有没有办法在震前就做好预防性的保护呢?对于这个问题,陆地觉得“基本上是很悲观的”。困境一方面来自体量,现在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的隔震垫能够加诸建筑基础之上,从而起到吸收摆动的作用,但这种方式无法适用于大型古建筑,“我们目前在做的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两块碑,用了隔震垫,但碑体也才四五米宽,十米左右高,底下的面积很小。”陆地说。

  另一方面,即使采取震前预防措施,基本也都是构造性的而非结构性的。所谓构造性,举例来说,就像是在两根柱子间拉一根钢索或是像地震多发的南美洲那样,在很多墙体旁边堆放沙袋,起到稳固的作用。这样的措施不改变建筑物原有的结构,但效果有限,基本只能起到延缓的作用。

  而陆地“悲观”的最根本原因,是人们面对自然的心态。“把原有的石材掏空加入钢结构或者是重新构造基础,这些都能增加古建筑的防震措施,但是这些措施一般只会在发生问题以后才采用,因为人们不可能在无事的时候去改变一个完整建筑的结构。”陆地说,“另外,对于古建筑来讲,震前的预防,远比毁坏后重建,耗费更大资金。”

分享到:
编辑:wangying
有关  古建筑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hxyc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