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州地铁屏山站考古遭遇地铁建设赶工期的事件引发各界关注。11月30日,此前已发掘出的部分遗址正在进行切割装箱,它们将被迁出工地,另寻合适地方保存。在工地西北侧,西汉宫殿遗址的发掘还在进行中。据了解,这些遗址切割迁出后,或将在地铁站建好后复原。当文物考古遭遇城市建设,到底如何处理才是正确的选择?地铁建设到底该不该为文物保护让路?城建与文保的冲突,几乎每个城市都要面对,难道真的就没有两全之策?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杭侃教授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谁给谁让路。他称一个地方的政府与相关业务人员都有责任把这个地方的城市布局与规划,历史的发展脉络搞清楚,这样就可以预先告诉大家在这一城市区域内哪块是遗址集中区,那么就可以尽量避开城市建设好象突然遭遇文物的事情。这一事件的出现给社会带来的错觉,似乎这些地下文物是在城市建设当中突然碰到的,其实不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对城市的发展作一个深入的学术研究,杭侃称,这也是他一直在呼吁的事情。
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各方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对于专业学术研究方面,杭侃认为专业学术研究要及时更新,不能停留在纯粹的学理层面,要参与到社会的改造与建设里中去,就像今年的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理论研究得参与到社会变革里,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过去是怎么做呢?杭侃称,过去往往是学者们研究的非常透彻,但这些研究成果却没有向社会或者推广得很不够,,城市管理部门对于这些成果及其价值了解五了解或者了解得很不够,公众的认知度也不高,,所以才出现了城市建设与文物考古让不让路的问题。
当文物考古遭遇城市建设,到底如何处理才是正确的选择呢?杭侃认为我们应该首先把相关问题研究清楚,要把研究工作做扎实,同时也要促进多方面的合作。考古是一个基础性工作,除了文物考古部门外,也都应该及时了解到与城市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源,共同制定城市规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的内容,接受舆论的监督,这样我们就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杭侃介绍,不仅是福州,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修建地铁,实际上在福州这件事情出现之前,学术界已经有人写这方面的文章,讨论城市修建地铁应怎样尽量避开文化遗产。对于地铁建设到底该不该为文物保护让路?杭侃称,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遗存,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只要能够避开,能够让路,应尽量避让。
专家介绍
杭侃,1965年生,江苏南通人。著名考古学家。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后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师从宿白先生学习唐宋考古,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供职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现任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着有《中华文明传真辽金元卷》、《中华文明传真 两宋卷》、《永远的三峡》、《舍利、舍利容器、天地宫》等,发表有数十篇论文和调查报告。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hxycwz.com